述評:當“南京記憶”成為世界記憶

國防部網2016-07-19 21:55

許其亮出席全軍高級幹部專題研討班交流2017-12-09 21:21

張又俠與俄羅斯國防部長舉行會談2017-12-09 21:21

我軍舉辦第2期聯合國維和參謀軍官國際培訓班2017-12-08 22:15

壯志凌雲——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迪拜、奎達之行掠影2017-11-30 16:30


述評:當“南京記憶”成為世界記憶來源:新華社作者:韓梁責任編輯:湯傳飛2017-12-12 19:22


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(韓梁)? 20多年前,美國圖書編輯蘇珊·羅賓娜第一次聽華裔作傢張純如講述南京大屠殺時,她為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竟鮮有人提及而震驚和困惑。

1997年,《南京大屠殺: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遺忘的大浩劫》在各軍營單位抽肥美國出版,中華民族承受的那段苦難記憶終於再次走進西方公眾的視野。

隨著更多史料的發掘整理,“南京記憶”日益豐富充實。2015年,《南京大屠殺檔案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《世界記憶名錄》。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走進歐洲戰爭博物館。不久前,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投票通過有關“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”的動議。日本民間團體舉行研討會,以親歷者口述歷史揭露日本侵華戰爭真相。在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到來之際,各種形式的“南京祭”在世界多地舉行,數百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將同步聯動公祭。

紀念南京浩劫,是為瞭保持警醒,避免悲劇重演。人們不會忘記,80年前那個讓人徹骨寒的金陵冬天,依然有不滅的人性之光,帶來溫暖與希望。南京淪陷期間,德國人約翰·拉貝與友人共同建立南京國際安全區,為數十萬中國平民提供避難所;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代理院長明妮·魏特琳與同事收留庇護逾萬名婦女兒童和難民;美國醫生羅伯特·威爾遜夜以繼日救治中國受害者;美國人約翰·馬吉秘密拍攝105分鐘畫面,成為南京大屠殺留存至今的唯一動態影像……他們來自不同國度,身份各異,出於共同的人道主義精神,不顧個人生死,竭力護佑難民,向世界勇敢揭露侵略者的暴行。因為他們的存在,歷史得以更完整還原。

探尋南京真相,是為瞭守護真理正義,維護人類尊嚴。如何看待這段釘在人類文明恥辱柱上的歷史,絕不是簡單學術問題。幸存者的口述、真實的影像、見證者的記錄,都是無可辯駁的台中水肥清運證據。妄圖否定南京大屠殺歷史,是對歷史的抹殺,更是對受害者的人格侮辱。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,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。

守護“南京記憶”,是為瞭匯台中包通馬桶聚和平力量,開創光明未來。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到南京大屠殺,這些歷史上的慘痛記憶時刻提醒人們,一旦喪失理性、陷入瘋狂,文明在野蠻面前就會不堪一擊。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、美國作傢伊利·威塞爾說,“忘記大屠殺,就是二次屠殺”。經歷苦難、走向復興,在全球視野下講述這段“南京記憶”,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,與世界命運與共、攜手前行的腳步更加有力。

歷史無法改變,未來可以塑造。在對暴行的回憶、講述和記錄中,把不義從遺忘的黑洞中拉出,重新建立與現實的聯系,讓更多人汲取教訓、省察自我。這是幸存者的責任,也是後來者的擔當。如今,北美不少公立學校課程納入亞洲二戰史相關內容。全球30多個國傢選用包含南京大屠殺內容的歷史選修課教材。正如一名海外華人所說,下一代能從歷史中學到什麼,是教育的重要課題。通過教育,年輕人能夠認識自身對世界和平所肩負的責任。

反思歷史,方知從何而來、向何而去。留存記憶,才能建立認同、邁向未來。當“南京記憶”成為世界記憶,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歷史才會更加完整,人類和平發展的道路才能匯聚起更多攜手前行的力量。
arrow
arrow

    bjp513jd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